以艺释史:党史宣传的艺术语言与美学精神
2021/08/09 殷 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系列建党百年的宣传教育聚焦主题、基调鲜明,回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展示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总结光辉历程中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精神谱系,深刻隽永,朝气蓬勃,激励人们满怀豪情奋进新征程。其中,视觉、图像类的文艺作品尤以直观生动的艺术语言塑造英雄形象、再现奋斗历史、凝练典型符号和意象并宏大而精微地展现百年时空里个体与集体的生活记忆和历史变迁,以艺释史,体现了新时代党史宣传在艺术语言与美学精神上的鲜明特点,发挥了文艺培根铸魂、凝神聚力的独特作用。

一、党史宣传的题材视角:历史叙事与百姓生活建党百年的文艺宣传主要突出两大视角和题材:其一是宏阔的历史视野中,对百年历史进程的史诗性书写,包含重要标志、重大事件、典型形象等形象化地再现,包括以英雄形象表现英雄精神,以革命旧址贯联奋斗历程,以典型符号诠释精神谱系,体现宏大而庄严的审美追求,是百年党史的英雄主义书写与诠释;其二是百姓的生活视野中,对百年生活变迁的记忆与凝视,包含衣食住行用的物质变迁、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的风貌变迁、喜庆回味等人生情感记忆的变迁等,于日常生活、普通百姓、民众个体的记忆、经历和视角出发,具有现实主义的路线和底色,展现了党领导人民走出的幸福路、富强路。具体来看,史诗书写的英雄主义作品注重以丰富多样的艺术语言和样式刻划建党百年历史中的英雄形象,表现英雄精神。不论国画、油画、雕塑等传统美术创作还是动画、视频等新媒体创作,不论艺术家、高校师生的专业美术创作还是民间艺人、艺术爱好者的剪纸、年画等创作,都注重表现不同历史时期的英雄形象,形成民族、国家、时代的精神刻画与诠释,是民族脊梁、中流砥柱的意义诠释与表达。尤其因不同艺术样式、艺术语言的运用,呈现出英雄主题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比如版画以简朴雄劲的语言表现革命英雄的风骨,面向少年儿童的动画连环画则凸显生活质感,展现平凡中的伟大与崇高。除具体的人物形象外,革命旧址与历史文物也是再现奋斗历史的常见题材和意象,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南湖之畔的一叶红船到劈波斩浪的“中国号”巨轮等,以时间、空间、物件的演变表现恢弘时代的历史篇章,浩浩汤汤奔流不息的黄河、雄伟博大守护和平的长城,都是党史百年波澜壮阔、奋斗团结、勇往直前的象征。以中共一大纪念馆序厅壁画为例,

《日出东方》《民族脊梁》《中流砥柱》三幅作品即以祖国雄伟壮丽的自然山川、凝练文化精神的历史景观、见证奋斗征程的人文旧址艺术性地诠释党领导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愿景。此外,经典符号与精神谱系的凝练诠释也是创作和宣传的重点,党徽、一百周年的纪念数字等以符号语言浓缩了风云激荡的百年历程,成为平面宣传作品的点题之笔。




壁画主创:潘鲁生、赵芳廷、刘文健

从以百姓视角中的百姓生活来铺陈百年党史看,尤以摄影作品、纪录片和农民画居多。比如,在北京王府井步行商业举办的《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1921-2021)》,选取人群流动量大的商业区域,展示100幅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摄影作品,而且作品主要来自普通家庭投稿,正是以时代沧海之一粟、百年沧桑之一瞬深刻反映百年中国的伟大变革,诠释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又如纪录片《百年回响》等,以个体记忆构建百年发展的成就缩影。还有全国各地农民画乡创作的建党百年主题农民画,描绘乡村生活、家乡变化、风土人情、意气风貌,通过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建党百年的历史实践和精神力量。

二、党史宣传的艺术形式:红色文艺传统与民间艺术参与

建党百年的文艺宣传在艺术形式与风格上,既传承和延续了红色文艺经典的创作传统,也由于各类民间艺术的热情参与呈现出艺术语言的丰富性与多样化。从红色文艺经典的创作传统角度看,从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建设发展到新时代的伟大历史实践,红色文艺经典在创作上多注重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注重将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精神相结合,注重发掘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力量,产生了深入人心、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比如,长征时期的标语、画作、诗歌,通俗易懂、催人奋进,艺术语言的形式风格和精神内涵相得益彰。比如,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新兴版画创作,采用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语言刚健质朴,风格富有战斗性,成为中国革命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比如,改编自《红日》《鸡毛信》《铁道游击队》等知名文学作品的连环画,在历史上的革命传统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在建党百年的文艺创作中,红色文艺经典的传统和风格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在党史主题的版画创作中,正是用曾经在中国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版画讴歌党、讴歌人民,是一次对党史的致敬与回望。还有红色文化连环画系列丛书《新青年》《李大钊》《北大红楼》等出版发行,延续了连环画的故事性和面向青少年群体的传播力。应该说,文艺宣传重在打动人心,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语言、艺术样式、艺术风格表现和传播百年奋斗征程中崇高的境界和精神是必要的传统和内涵。

从民间艺术的广泛参与角度看,全国各地剪纸、年画、刺绣、编结等民间美术、民间工艺也融入到建党百年的文艺创作宣传中来,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比如,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画说党史·百年辉煌》以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雕版、套印、装裱等为表现手法,以百余幅画面表现了党的建设发展历程,除延续民间年画的美术风格外,配图的文字也朗朗上口富有民间趣味,在《致富人家》年画中刻画了农家致富新添电视的场景,配图文字“石榴开口柿子黄,庄稼地里丰收忙。包产到户干劲大,农民增收乐开花。文化生活更充实,黑白电视买回家”朴素真实。又如,全国不少地方的剪纸艺人都围绕建党百年创作了剪纸作品,党徽、党史、党员形象与民间吉祥喜庆的团花构图、如意云纹、喜字符号和寓意吉祥的图案纹样等相结合,形成了对党恩、党史的民间文化表达。还有不少地方以刺绣、编织等民间工艺样式组织了绣党旗、编结红军草鞋等活动,以民间工艺独特的、创造性的体验形式,重温了党史党情,体现了党史宣传的丰富性和互动性。

三、党史宣传的传播路径:全媒体传播与年轻态受众建党百年的文艺宣传在传播媒介、路径和面向的受众方面也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即更加重视媒体平台多样化、自媒体走向发达时代的全媒体传播,更加关注多元化的受众群体包括少年儿童及年轻态受众。事实上,相对于有着深沉历史记忆和阅历感受的老一辈而言,在开放的信息环境中长大的年轻人更需要深入认识党带领人民奋斗发展的百年历程,由历史记忆、生动形象而赓续精神血脉,凝聚实践力量。在表现与传播的媒介、路径方面,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媒体技术发展,网络大众规模庞大,党史宣传势必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正如北京市在建党百年的宣传部署中提出“打通电视端、网络端、移动端,完善台网联动,优化大屏、小屏、多屏内容调控,拓展适应融媒体时代播出格局”。在传播终端、载体改变的同时,相关宣传作品的设计语言、形式也有相应变化和创新。比如,党史宣传中系列微视频的创作与传播,以及一系列具有扁平化风格的宣传画、动画设计作品等,由视觉与听觉、触觉等综合带来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的认知和体验。同时,党史题材内容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形成重返现场、深刻认知以及互动共享的传播场域,容易引发共情共鸣,实现教育传播作用。在面向年轻受众方面,百年党史宣传教育不仅注重思想的深度、文化的厚度、精神的高度,也关注生活的温度,关注作品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在于塑造概念化的、抽象的、完美的形象,而是表现英雄人物、重大事件、历史时刻真实的生命和超乎寻常的伟大意义,表现党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言人所开展的艰苦卓绝的奋斗、所经历的苦难与逆境、胜利和幸福,因此更能从平凡人的视角中感同身受地认识和体会到崇高与伟大。其中也包括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动画、绘本等形式诠释历史和精神。当然,由宏大的、纪念碑式叙事转向日常生活叙事,在革命历史题材中融入地域文化风情,不能为了生动而生动,或放弃历史的、精神的、英雄的高度,而是要以民族之脊梁、复兴之伟业凝聚力量、激励人心。以艺释史,让我们扎实深入地开展好党史宣传,在百年奋斗征程的基础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奋发进取,阔步前行。(作者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山东省签约艺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