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市吕剧团成功排演《马耀南》侧记:歌谣穿越大时空 化为形象照心灵
2019/10/28 崔云让

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邹平市吕剧团以大型现代吕剧的形式,把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歌谣创作为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排演了《马耀南》并成功搬上了戏剧舞台。

电视剧《一马三司令》海报

要把歌谣转换为舞台形象,满足现代观众的视听需求,必须进行典型化艺术创作

“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专打日本鬼,保护老百姓。”抗日战争时期,齐鲁大地上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这首歌谣首句起唱原长山县北旺村马家三兄弟先后成为司令。1938年,长兄马耀南首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司令;二哥马晓云,曾任清西军分区副司令;三弟马天民担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一支队司令。

“得了抗日病”,这第二句叙唱:三弟兄一起跪别年迈老母,痛别年轻妻子,共同投入鲁中抗日烽火中。“专杀日本鬼,保护老百姓”,第三四句接唱:三司令先后都为国捐躯。1989年,徐向前元帅为其亲笔题词:“马耀南、马晓云、马天民烈士永垂不朽”。

歌谣传唱着厚重动人的传奇,穿越了历史时空,承载着几代军民对英雄的崇高颂扬和无限怀念。要把歌谣转换为舞台形象,满足现代观众的视听需求,必须进行典型化艺术创作。

组织省市县吕剧界骨干力量,凝心聚力共同创新,多层次多角度塑造如雷贯耳的民族英雄马耀南形象

为此,邹平市吕剧团团长胡福祥组织省、市、县吕剧界编导、演员、音乐、舞美骨干,凝心聚力,共同创新,多层次多角度塑造了如雷贯耳的民族英雄马耀南形象。

知名演员荆延国担纲领衔,扮演多重身份、多面异彩的长兄“司令”马耀南。知名演员史萍反串老旦,饰演“三司令”之母。

马耀南是位具有深切爱国情怀的乡贤和教育家。他一上场就面临着日寇入侵,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指令学校南迁的危急局面。作为乡贤,他道义在心,故园难舍,守土有责;作为长山县立中学校长,他又不愿看到全校师生远离校园,做难民颠沛流浪。

经过审时度势,他把课堂作为爱国教育的讲台,因势利导地在学生心中点亮抗日救国的火苗,引燃黑铁山武装起义的烽火。学生们成为他的娃娃兵,教职员工成为他的部下,他自己也从老师、校长、教育家,转变为武装起义领袖和抗日救国将领。

随后,他坚决拒绝国民党要员的利诱拉拢,将起义部队改变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并担任司令。他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屡创战绩,光荣加入共产党,并和杨国夫、景晓村一起指挥了著名的刘家井战斗。

1939年7月22日,在桓台县牛王庄突围战中,马耀南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7岁。学生、战友、乡亲,成为了他的追随者、继承者、传唱者。

演出成功地把马耀南的多重身份、毅然转身、丰满性格、思想魅力,细腻传神地呈现给广大观众

剧情首先深度挖掘“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的“病”因。家贫出孝子,国难见忠臣。作为长子、孝子,他多想孝敬娘亲,养老送终?作为长兄、顶梁柱,他多想留下一个弟弟,支撑家门,传宗接代?可是,两位弟弟和他一样选择报国为先。

所以,三人一起长跪老母,痛别家人,共赴国难。马母大义凛然,肝胆照天,不但献出三个儿子,还献上自己全部养老钱;三个儿媳妇各自拿出私房钱,取下自己的首饰,寄柔肠于赠物,饮痛泪为壮行。

渤海革命老区传唱的“家有一尺布,拿去做军装;家有一把米,拿去做军粮;最后一个男儿,送他上战场……”与“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专杀日本鬼,保护老百姓”,异曲同心,异口同声。山河破碎心肝碎,日月不圆家难圆,是“家家有男儿,户户出英雄”的大“病”痛因。

剧情感人之处,更在于凸显了马耀南多重身份中的多重情感,迅猛脚步中的果敢奉献,毅然转身中的人格魅力,丰满性格中的人性高度,人性魅力中的思想深度。

他对于学生、娃娃兵而言,是首长,是慈父,是领头雁,又是挡风墙。他掏空棉大衣的棉絮为伤员做药棉,可自己连填满苇絮的大衣也舍不得穿,而是让给站岗的战士挡风寒。一件大衣只能暖一人,他忍不住拿出母亲的养老钱为每人买棉衣。

他对亲兄弟、老同学而言,是战友,是同志,又是同肝共胆的手足臂膀。老同学潘富贵的儿子潘国栋有才有志,他原本想推荐潘国栋去高校深造,而潘国栋却坚决当抗日娃娃兵。潘富贵牺牲,马耀南和部下阵亡,却千万百计地留下了潘富贵的独苗。

剧情更发人深省之处是马耀南牺牲后,从九泉回到老母身旁。母子长歌当哭:儿不孝,把老娘的养老积蓄全花光;儿不孝,让老娘为儿送行更心伤;儿不孝,不能为娘养老送终到坟上。马母深明大义:你不尽娘孝尽国忠,千万个娘亲都领情;你不守家门守国门,国门万家都称颂。

歌谣穿越时空,化为感天动地的艺术形象,成为一束不忘初心的精神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