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在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
2019/11/06

问:

今年两会您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提案呢?请跟我们分享一下,您都关注哪些问题?

答:

今年我除了往年有两个一直关注的议题外,我还有一个新议题。两个老的议题是:国家应该有文化发展战略方面的顶层设计。这个议题我已经提了很多年。第二个议题是:高等艺术教育目前设置的实践类博士,我认为可能不妥当,甚至有很大的危害。今年我新提的议题是:我们国家应该尽快的建立一个中国艺术史博物馆,甚至再建一个包括全世界范围的艺术史博物馆,如果这两个博物馆建成,尤其是中国艺术史博物馆,对中华民族整体艺术素质的提高、对美术创作、文艺创作,从高原到高峰,应该说会直接起到促进作用。大概是这三个议题。

问:

您这三个议题主要针对的是什么样的问题?以及您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个议题?

答:

总的来说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了以后,文化的发展被中央提到议事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文化文艺事业进行了专章论述,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具体的问题都提到了议事日程,比如说国家文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文化发展的国家战略跟其他整体的战略发展是一样的重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经济是必须的,但是文化如果不跟经济同行,那是一个有残缺的,是一个不完整的,是一个不能同步就不能持续发展的,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所以,我这次提出来的三个问题,实际上都是有关联,总的来说还是国家应该有文化发展战略研究。

问: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我们对文艺工作的发展也要求越来越高了,咱们中国国家画院在全面完善和拓展画院的五项基本职能基础上还实施了哪些重要工程?

答:

中国国家画院从2009年重新组建目前格局的时候,我们根据国家编办、文化部的要求,我们对原来的职能进行了进一步地明晰,那就是中国国家画院有五项基本职能:创作、研究、人才培养、收藏和交流。这个交流当然是对内、对外全面的交流,包括对全国美术的普及和国际交流。这五项职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以各种重大的、阶段性的成果为标志的。比如近几年我们叫做三大工程、三大任务的三项重点工作。首先我们启动了“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现在组织了32个丝绸之路传统国家和20多个新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这个新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包括所有的大国了,如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从2012年启动,我们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一带一路”的概念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历史、民俗、重大事件、重大历史人物,在起草这个文本的过程中都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动员了上百位“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古代战争,包括民俗学、历史学等方方面面的学者、专家,共同研究、创作了一个文字、图像资料脚本,这个相当于“剧本”。这个剧本创作完成了以后,从2014年正式启动这个工程,这个创作进行了几年以后,逐渐的加入我们创作队伍的国家有65个,中国国家画院有150位画家参与,全国招标另有50位画家参与,国际招标有将近60位画家参与,现在已进入最后草图的定案、入围。在创作的过程中,各种草图和国家参与的有100多个国家,定下来的是50-60个,但是实际上参与投稿的有100多个国家。国内外先后有1000多人参与过前期的创作,现在初步定下来的是258件作品,将近300人吧。在这么大的基数下,精选出来的工程项目,最后完成,一定会有一定的新意。“一带一路”不只是个历史概念,主要是个文化概念,因为丝绸之路是很形象的,用我们历史上关于丝绸、茶叶等文化经济交流所关联的政治、经济,包括军事上发生了几千年的历史,来概括的一个名字,德国人起的这个名字叫“丝绸之路”。我们完全可以叫做“丝瓷之路”,也可以叫做“漆器之路”,也可以叫做“商贸之路”,它承载着经济文化、东西方古代军事战争等等丰富内涵,它是一个综合的内容丰富的范畴。在这个范畴创作起来,比我们国家财政支持的其他的工程内容更具有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内涵。这个文化概念跟具体的历史事件还是有一定发挥余地的,丝绸之路画起来很有画意。比如近现代人物画孙中山题材就是孙中山,局限于和孙中山发生过想联系的事情的你才能表现,没有发生联系就无从说起。而且就人物画来说,孙中山就是这样的形象,不能太夸张,也不能画得跟这个任务原形像距离太大。丝绸之路不一样,“一带一路”更不一样,它的内容丰富、故事优美,它甚至可以包括很多古今中外的创新,这里面创作的余地就非常大。“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创作工程已经进行了四年,我们现在对这个题材表现的探索,已经能够传达党中央国务院的文化倡议,也能够发挥艺术家的创造性,我们这个题材最后一定能创作出一批好作品,努力达到高峰之作的要求。

问: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国家画院在新时代中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有什么期望?

答:

中国国家画院是文化部直属的以创作研究为主要任务的专业学术单位。习主席讲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目前的中国文艺,包括中国美术,有高原没有高峰。那么中国国家画院在这方面要集中精力把创作搞上去,把研究搞上去,把作品留下来,在这方面国家画院始终坚持以创作研究为中心。现在我们在创作的同时对理论研究非常重视,因为我们现在实际上已经看到了整个世界,中国国家画院应该说代表着中国美术当下的,在技术方面最高的水准,但是为什么中国艺术创作有高原没有高峰?我认为首先是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标准问题没有解决,我们拿西方的标准衡量中国的美术,西方的标准有它的长处,但不见得适用我们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恢复,强调我们文化自信的同时,要研究我们的美术到底什么好什么不好,这个问题不解决,高峰是无法产生的,因为你没有朝高峰去,你设置的高峰目标不够高。可以这么比较,西方在十八世纪之前,是接近自然主义的人对自然的描写,它是以真实为目标的,而中华民族在三千年之前,就是以“物我相融”为艺术的追求目标。艺术是干什么的?艺术是表情达意的,没有反映我们这个民族的感情、思想、观念的作品是达不到高峰的,所以理论问题必须解决。我们现在抓紧在创作和理论的结合上,尤其是研究必须突破,理论不突破、高峰的目标不明确,就上不了高峰。在理论上要突破,理论上突破必须建立在对中华民族传统理论的核心继承上,然后要深入深化。用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准表现了我们当下的生活,反映了我们这个民族在新时代的一种精神风貌的作品才有可能达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