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名家名作欣赏|散文《黄河八记》
渤海之滨,黄河之州。94 公里黄河在滨州穿城而过,养育了 400 万滨州人民,滋养了 9600 平方公里的滨州大地。滨州是《孙子兵法》作者兵圣孙武的家乡,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范仲淹的成长地,还是渤海革命老区的主阵地......近年来,滨州市文联谋划实施了“品质滨州·文艺赋能”精品创作工程,全市文艺界围绕滨州品质建设,聚焦滨州孙子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等地域资源,健全机制,搭建平台,广借外力,吸引了市内外广大文艺工作者参与,策划、创作、推出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带动成长起来了一批骨干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名家。这些文艺工作者,借作品以文艺的形式展示了滨州独特的自然、历史、文化、发展等风物内涵,为宣传滨州、了解滨州打开了新的视角。特推出《文艺名家名作欣赏》栏目,将逐步刊登这些优秀作品和文艺名家。希望在满足大家视听愉悦的同时,营造“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的浓厚氛围,推动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本期刊登“第一届中国(滨州)黄河文化散文季”三等奖作品《黄河八记》。黄河八记文/马毅杰一黄河湾都说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其实,哪止九十九道啊!黄河专家曾做过这样精准的测量:黄河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启程,到汇入大海,其直线距离也只有2160公里,而黄河的总长度却是5464公里。就是说,它一路走来,弯弯曲曲就多蜿蜒流淌了3304公里。这个长度,无疑就是黄河弯道的长度。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一条河流经历过这样艰难曲折的行进?看着黄河百转千回的姿态,有时,我真为母亲河掬一把辛酸的泪,因为它一路走来,每转一道湾,实在是太难、太难啦!可再一想,不正是这么多弯道,才塑造了黄河最优美的身姿,最生动的形象?更造就了黄河超凡的坚强性格和深邃、豁达的精神意象?我在黄河上游瞭望过那飘带般晶莹透亮的黄河湾,我在晋陕大峡谷中看到过虎跃龙腾般的黄河湾,特别是在流经山西永和与陕西延川68公里的黄河水道上,我看到了自然界保存最密集、最完整、规模最大的蛇曲地貌群——黄河“乾坤湾”。在它那千磨万击的大小弯道中,你会体悟到黄河“曲则全,枉则直”的隐忍耐心和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智慧;你更能感知到黄河无所畏惧,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的意志和决心。九曲黄河,以“曲”为形,以“曲”为谋,以“曲”为动,以“曲”为胜,正因如此,黄河这条从远古走来的河才成了大气候,才流成了跨越华夏大地的大河,才成为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站在黄河岸畔,望着那曲曲折折的一道道黄河湾,让我真正领悟到了“曲”尽其妙、“曲”可大成”的蕴含和意义。二黄河崖“瀰瀰黄河崖,漫漫浊水流”。当我来到黄河之畔,面对两岸深褐色的万仞高崖,天墙般的巍峨傲立,便觉得河与崖是天地间最绝妙的搭配,最大气、最壮阔的风景。遥想远古,当黄河水第一次光顾此地,与这里的崇山峻岭、峰峦叠嶂相遇,那是怎样的情境?是欣喜?是忧愁?是相融?还是排斥?河水要经过,山峦石崖都在阻挡,步步为营。在去与挡之间,想来并不会那么温文尔雅、和颜悦色。但意志坚定的黄河水是一定要向东流的,可阻拦者又岂能甘愿河水侵蚀它的领地。于是便开始了长达百万年的交锋、磨擦、争斗。当年,黄河水的能量似乎还不足以形成刀劈斧砍的威猛,水的性格,又决定了它无须和山崖来一场大动干戈的比拼,或“针尖对麦芒”的尖锐,相反它倒愿意以滋润万物的温柔与之相交相融。站在黄河岸畔,仰望黄河崖上那一层层如“千层饼”般细密悠长的岩纹,从顶到脚有序的排列和递降,让我看到了黄河在开辟水道时,遗留在石崖上的痕迹。看着它,你就会明白千万年来,水与崖相处的方式了。就是那一层一层薄薄的纹路,让你感知到了水的轻柔、甚至是和美。不紧不慢,不慌不忙。让岁月在这里一点点剥蚀,一天天作用。水用的不就是铁杵磨针的耐性与恒心?由此,水与崖便成为了惺惺相惜的伙伴,相互作为,相互浸染,水塑造着崖,崖成全着水。一个自上而下,将自己的姿态越变越低,慢慢流成了山崖大峡中的河流;一个由下而上,将自己的身姿磨砺得越来越高,锻造为直立万仞的黄河崖。在山崖与河水间观望,我既感叹崖,更佩服水,并在顿悟着一个道理:世间万物,哪有孰胜孰负?谁高谁低?谁灭谁生?从俯视变仰视,从仰视到俯视,只是角度在变,位置在变,唯有相互作用,相互助力,才是大自然界最公平的配置,最美妙的景致。百万年过去,黄河崖一直望着黄河水日夜流淌……三黄河滩黄河滩是千万年来母亲河赠予两岸众生最丰厚最宝贵的礼物。一路奔向大海的黄河,携着满身的黄沙滚滚而来,不舍昼夜。母亲河常常思量,她哪能就这样白白的流去。操劳的母亲河深知,这些裹挟的泥沙只要沉积,只要滞蓄,就能形成养育众生的土地,就能让他们春种秋收,丰衣足食,代代繁衍,生生不息。于是,母亲河总是以百倍的力气,勒住奔跑的缰绳,让自己的脚步放缓、放慢,以此给泥沙创造停留下沉的机会。母亲河是极具耐心的,哪怕一次只能滞蓄那么一点,一滴,一层,一片,也在所不辞。她采用的还是日积月累的法子,于是,从上游到中游,特别是下游,母亲河留下了大大小小,长长短短,许许多多的黄河滩。这就是慈爱细心的母亲,这就是日夜辛劳永远想着子孙万代的母亲河。你看,就在黄河沿岸的黄河滩上,到处都留下了可以稼穑的滩涂。黄河滩以其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资源,成为各种粮食、果蔬生长的优良之地。我在宁夏河套平原的黄河滩上望到过“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的那一片片结满红艳艳果实的枸杞树;我在黄河中游的黄河滩上欣赏过“秋来红枣压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盘”的喜悦情景;我在下游的滨州、东营领略过黄河滩“一碧无垠与天连,拂堤杨柳醉春烟”的壮美画面。黄河滩以其舒展的身姿,凝重的积淀,丰富的经历,在给我们讲述母亲河一路走来那古老而动人的故事,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得永远心怀感恩之情,报答养育之恩。四黄河渡第一个叫黄河渡”的地方,据说就是当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相会后过黄河的渡口,被称为黄河源头第一渡。在黄河流经万余里的漫漫征途中,从上游的拉加寺渡、尕玛羊曲渡、贵南县渡,到中游的军渡、永和关渡、风陵渡、大禹渡、茅津渡、再到下游的孟津渡、柳园口渡、孙口渡、泺口渡、道旭渡等等等等,黄河渡可谓难计其数。那一个个渡口就像黄河这条赤黄色的飘带上,串联而起的一颗颗耀眼夺目的珍珠。每当来到一个黄河渡口,我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黄河上一个个渡口的选址,究竟是谁选定的?是人,还是河?我几乎是坚定不移的以为最先选址的应该是河。因为没有河的造化,人的奔忙皆是枉然。有句话说得好“心中有岸,才有渡口”。其实,母亲河早就心中有数了。一路穿崖裂岸奔腾而来的母亲河,是最懂得一张一弛,轻重缓急了。每当激流勇进之后,她总会弹奏一曲舒缓曼妙的旋律。河面开阔,静水深流,地势平缓,不就为渡口的设置创造了最佳的条件吗?母亲河懂得,没有渡口,大河再壮观,再美艳,也只能算是个“空镜头”,只有有了渡口,才能点亮人间烟火,才可以摇撸泛舟,摆渡往来,繁荣两岸,才会有永远的“秦晋之好”,这也是母亲河最愿看到的。是母亲河造化了黄河渡,是黄河渡为母亲河带来了千年的欢声笑语,勃勃生机。如今,几乎在每一个黄河渡上,都飞架起一座座气势恢宏的大桥,让渡河变得轻而易举。舟船摆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但只要黄河在流淌,黄河渡就会永远活着,黄河渡的故事就永远讲不完。五黄河石我一直认为,黄河石是一种神奇的存在,是母亲河用她那深邃奇妙的构思和灵巧的双手,描绘雕琢在河水中的作品,是与大千世界相沟通的“符号”。每当沿着黄河岸边行走,你都会看到洒落在水边滩岸上一块一块,一片一片形状各异,色彩不同的石头,这无疑都是被黄河水带到这儿来暂时小憩的什物。它们大都只是露个头,身子却潜藏在水中或淤泥里,仿佛水岸长出的牙,走在上面会咬你的脚。可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只要你有好奇心,有探秘的欲望,你就蹲下来翻吧、淘吧,必定会有惊奇的发现: 什么文字石、人物石,什么画面石,景观石,更有那些颇有深意的抽象石、天书石;什么佛祖造像、十二生肖、梅兰竹菊、五谷六畜、、风花雪月、长河落日,真是让你叹为观止。当你有缘淘到了、看到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发出这样的探问:那些世间的物象怎么就会惟妙惟肖地出现在这一块块本没有灵性的黄河石上?沿着黄河一路走来,你会在每一个沿黄的城市都能看到黄河奇石展览馆,更有数不清的收藏者与观赏者。看到那“天然去雕饰”的黄河石,你会怎么想?你真以为那就是个意象?是个巧遇吗?不!都说,我们这个民族是受黄河母亲哺育而成长的,从这些奇石上,你就会发现,母亲河在哺育我们这个民族时,是否已经在自己流淌的血液里,精心设计、打磨着万千世界的一个个造像,否则,她怎么会将这些千姿百态活灵活现的形象刻画在大大小小,方方圆圆的石头之上,为后人惊叹惊奇?每当看到奇妙通灵观赏不尽的黄河石,我都由衷的想跪在黄河边顶礼膜拜。六黄河浪要观黄河浪,我觉得最佳的位置是在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中的壶口瀑布区域。这里经年累月,没有一时看不到翻滚跳跃,雷霆万钧的高浪,没有一刻观不到万马奔腾,排山倒海的急流。这里可聚集着黄河浪中最经典的浪花。我在黄河源头看到过平缓细流的黄河,我在河套平原看到过黄河淑静稳重的模样,可当在这里眼观耳听“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我的心在震颤,我想所有身临其境的人都会震颤。这是一种什么力量?这种力量来自哪里?据考证,数万年前的黄河,只有现在长度的五分之三。这样的长度和水量,是很难涌动和激越起如此气势磅礴的黄河浪的,更不会有奔向大海的能力。可作为一条有大志的河流,它岂能甘愿就这样平庸无为,半途而废?它要用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劲头开拓;它在用不择细流,广纳百川的胸襟汇聚力量;于是,身处上游的湟水、白河、洮河、清水河最先融入它的血脉,置身中游的汾河、泾河、渭河、沁河,成为它的劲旅;地处下游的洛河、金堤河、大汶河为她冲向大海增添最后的动能。就是这一条条不断汇入的支流,让它集聚了劈山开路的勇气,让它充盈了势不可挡的力量,黄河才流成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80多年前,一个叫光未然,一个叫冼星海的年轻战士,在这里看到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看到了浊浪滔天中的艄公的顽强与勇敢,心中涌动着万丈豪情。一部不朽的经典乐章《黄河大合唱》诞生了。它成为了黄河的灵魂,成为了中华民族不竭的精神象征。今天面对如此巨大的黄河浪,作为文弱书生的我,同样会从心底生发而出一种强劲的精神动力,也渴望做一条有血性的汉子,做一个气吞山河的英雄!七黄河槐沿着黄河行走,不论经过沿岸的哪个村庄,你几乎都能看到一棵历经悠悠岁月,依然高大粗壮,虬枝苍劲,枝繁叶茂的千年古槐,挺立在黄河与村庄之间,人称“黄河生命树”。古槐是神奇的,村里人说,多少年来黄河水即使再汹涌,也从来不会淹过古槐,它就像一根“定海神针”,永远护佑着村庄的平静与安宁。它就是一棵吉祥树,富贵树,辟邪镇妖树,有它在,村庄里就人丁兴旺,物阜民丰;有它在,人如药树,百病不侵;黄河槐早已成为众乡亲心中的护佑神,被人们敬奉和膜拜,你看黄河村庄边的哪一棵黄河槐,不是常年四季,披红挂花,供品盈案,香火旺盛。仰望那一棵棵千年古槐,让我也顿生几分虔敬之心。我不知道,这些黄河槐是哪朝哪代栽种到黄河边的,但我知道它们即使再年迈在古老,也老不过黄河这条母亲河去。面对黄河,它们都是小字辈中的小字辈。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料定它们被栽种到这里时,也是幼苗小芽,如今立此千年,哪一棵不是喝着黄河水一天天长高、长壮、长成现在的模样和年岁?毫无疑问,它们也是深得母亲河的哺育和泽润,是黄河赋予了它们千年不歇,顽强坚毅的生命和性格。难怪,世人会给它们起一个了不得的名字:国槐。这是对一棵树的最高礼遇。黄河槐,国槐;国槐,黄河槐。我终于明白了千年古槐,村村栽种和保护的原由;我也明白了它在岁月的长河中挺立于黄河边的意义。母亲河养育了它,它就要以旺盛的生命力,百倍的精气神,一个千年,又一个千年忠于职守地护卫在母亲河的身边。八黄河人在黄河边长大的人,是最羞于说“怕”字的,也是最瞧不起胆小鬼的。黄河人一般都会游泳,并且水性都棒,那全是在黄河水里练就的。一位黄河边的后生曾告诉我他学浮水(游泳)的经历。大概是在他五六岁的时候,父亲就把他领到黄河边,让他下河学浮水。面对激流涌动,河面宽阔的黄河水,还很懵懂的他怕得哆嗦,怕得就往父亲怀里缩。不承想,父亲一把把他抱起,便往水里抛。他哭喊着在水中扑腾,扑腾,灌了一肚子浑水,眼看就要被河水冲走了。这时的父亲,一个猛子扎下去,三把两把便将他捞上了岸。他以为这下有惊无险了。谁知刚缓了口气,父亲又把他抛进了水中,就这样三番五次,五次三番,天天如此,他终于不怕水了,终于可以浮起来了,终于会游了,日复一日,终于练就了一身好水性。后来,他都可以在黄河里救人了,并成了远近闻名的“见义勇为”模范。这就是黄河人。黄河人的体格是强健的,性格是顽强的,那是在黄河的风击浪打中磨砺而成的;黄河人的智慧是超群的,那是跟着黄河学来的;黄河人的凝聚力和协作力是非凡的,那是黄河赋予的;黄河人的气质是豁达大度的,那是黄河陶冶的。黄河人的心底是善良的,也是极具献身精神的,那是黄河教会的。黄河人永远是自信和骄傲的,那是因为他们能像儿子一样日夜守护在母亲身旁,孝敬她、保护她、陪伴她,为她忧,为她喜,为她牵挂,为她歌唱……这就是黄河人!作者简介:马毅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临汾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八一电影》,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星洲日报》等中外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两百余万字。曾获第三届“花踪”世界华文小说奖首奖、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与文学”奖;北京电视台《福娃奥运漫游记》创意大奖及百集剧本优秀奖、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钟惦棐电影评论一等奖。第六届“北京影协杯”奖,第三届“曹禺杯”全国电影剧本优秀奖等60多项。为第29届北京奥运会全国20位作家火炬手之一。曾担任三届赵树理文学奖评委。出版《“北京号”航行车——马毅杰获奖剧本集》《心灵的风景——马毅杰获奖散文随笔集》《永远是赢家——马毅杰获奖小说集》等多部。